截至5月23日,全國50個主流城市的土地出讓金超過了1.3萬億,同比大增47%。
50城之間的分化也已發生。杭州(樓盤)成為熱點,賣地收入超過千億,大約15個一二線城市維持在數百億,大部分城市則在百億左右。
值得注意的是,在限地價房價、競配建的土地出讓制度下,土地溢價率普遍走低;招標和掛牌的產業用地、工業用地出讓更多。
5月19日,針對熱點城市居住用地供應偏低的問題,住建部提出了新的要求,新增居住用地要達到建設用地的25%。
土地投資高度集中
受益于前兩年飄紅的銷售,“不差錢”的地產開發商在今年仍然積極買地,給地方貢獻了不少土地出讓金收入。
他們的投資軌跡,更加集中于一二線以及城市群輻射城市。截至5月23日,50城賣地收入達1.34萬億,遠超去年同期。其中46個城市賣地收入過了百億,包括上饒、阜陽、金華(樓盤)、泉州(樓盤)等三四線城市,增幅普遍高于一二線城市,增幅最高為岳陽(樓盤)市,土地出讓金約127億,同比上漲1973.37%。
土地出讓金最高的杭州成為“香餑餑”,賣地收入高達1193億,同比上漲227%;另有蘇州(樓盤)、北京(樓盤)、重慶(樓盤)、濟南(樓盤)、寧波(樓盤)、佛山(樓盤)、成都等15城均超300億,占50城總賣地金額的57%,投資越發集中。
截至5月24日,房企拿地依然積極,僅統計招拍掛市場的權益拿地金額,22家房企拿地超過了百億,合計拿地金額高達5139.6億,其中拿地超過200億的房企就多達10家。
2018年以來,限房價地價、競配建的土地出讓方式在北京以外的更多城市推廣,是土地溢價率走低的重要原因。(來源:和訊房產)